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20253060号提案的答复
〔答复类别:A类〕
陈倩委员:
《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建议》(2025306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陈委员提出的提高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一系列建议有助于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我市的自然灾害防治水平。在此,感谢陈委员对我市应急工作的关心和关注。
我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精神,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一、成立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
为强化综合防灾减灾统筹协调,已推动成立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统筹协调各涉灾部门工作。该委员会将整合防灾减灾政策目标,打破部门壁垒,推动形成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避免“单兵作战”,确保各部门在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等环节形成合力,为基层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顶层协调支撑。
二、开展应急数据底座项目建设
为打破信息壁垒、强化科技支撑,我局正积极推进应急数据底座项目。该项目通过建设应急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底座,对重点行业领域风险单元进行空间化及数据更新,并对全市应急准备能力开展评估,构建应急准备能力评估模型,最终通过数据底座将应急空间数据和城市应急准备能力评估成果以接口服务的形式提供至应急综合平台,实现对应急数据的展示和分析,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而实现应急管理现代化、智能化夯实基础。
三、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我局通过授牌的方式,先后将18支队伍纳入“福州市社会应急救援机动队伍序列”,并不断拓宽队伍保障路径。一是强化安全保障。自2021年起,面向授牌社会救援队伍一线核心救援队员,设置福州市社会应急救援机动队伍团体意外险补助。我市授牌队伍一线核心救援人员人身意外保险100%全覆盖,为队伍安全救援兜底。二是强化技能保障。一方面设置福州市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技能培训补助,对一线核心队员取得取得应急管理部认定的、救援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当年按1000元/人次的标准给予补助;另一方面,在每年的市级应急救援培训中,邀请社会救援队伍骨干人员参训,且参训占比稳步提升。
四、建立应急综合保障基地
结合区域灾害风险特点,规划建设应急综合保障基地,集中储备应急物资、装备,并整合应急指挥、培训演练等功能。福州市应急综合保障基地是我市应急物资保障基地建设的核心,融合了全市防汛应急物资仓库、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培训基地、市级自然灾害避灾点、大学城防汛前进指挥部等功能。内设防汛应急物资库,占地面积1157㎡,储备工兵铲、冲锋舟等43种防汛应急物资,可第一时间满足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的救援、救助以及临时安置。
五、定期开展防灾救灾培训
一是健全基层防灾减灾管理人员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政策理论、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解力和执行力。二是针对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常态化技战术训练和演练,强化灾情处置、协同救援等能力。三是推动培训内容与区域主要灾种特点相结合,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基层防灾减灾意识和实操能力。
六、为救援力量配齐装备
2024年以来,我市通过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国债项目,为市、县、乡级配备地震地质灾害救援、抗洪抢险、森林(草原)火灾扑救、水域救援、通信指挥、综合保障六大类装备共计2670台(套),总价值1.12亿元,确保救援力量在应急处置中“有装备可用、有好装备能用”,提升应急救援的效率和安全性。
七、深化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
结合福州实际,定位于自然环境下福州市灾害主要特点,围绕“全灾种、大应急、大救援”的安全理念,我们研发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管理平台,充分运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开展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防灾减灾能力评估。完成对灾前监测、预报、预警和临灾评估,灾中灾损快速评估、应急响应、疏散与物资调配、应急辅助决策,灾后灾损评估、复盘模拟、综合风险研判和预案预演,提升了风险防控的精准性和前瞻性。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不断健全综合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再次感谢您的建议!
领导署名:任立明
联 系 人:林钦
福州市应急管理局
2025年7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


闽公网安备:



